網路上找到 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 很多人也都在找 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 資訊 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 價格參考 對興趣的朋友參考看看 此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目前特價中 |
相關參考
|
|
|
||||||
新琴點撥創新(三版)(附一片DVD) | 導演筆記:導演椅上學到的130堂課 | 到全球音樂廳旅行:你不可不去的12個音樂殿堂 | ||||||
內容介紹 :
2012年 台灣新電影30周年 2011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策劃「影史百大華語電影」,邀請華語電影專業人士及傑出影人共同評選,針對影史初始時期迄2010年票選期間完成的所有華語影片進行投票。其中,楊德昌有多部作品上榜,包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第2名)、《一一》(第7名)、《恐怖份子》(第11名)等。同時,依據所有得票影片,加總計算出「五十大華語導演」,楊德昌更名列第二,僅次於侯孝賢。 2007年,台灣新電影重要旗手楊德昌因癌症病逝於洛杉磯,迄今五年,台灣始終未有企劃完善的專書詳實剖析其創作梗概。兼之,自1982年起始的「台灣新電影」至今恰屆滿三十年,近年台灣電影重又發光,於此之際,更有必要對於影響新一代電影人甚巨的影史浪潮做一回顧。 過去,楊德昌相關專文多從評論的角度切入,有別於此,本專書計畫深度專訪曾與楊德昌共事的若干電影人,藉由口述歷史,深入台灣電影的創作現場,留下可貴紀錄。這些原始素材一方面可作為社會大眾親近楊德昌作品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史料。 作品年表 本書共計專訪下列曾與楊導共事之台灣電影專業人士:小野、吳念真、柯一正、余為彥、舒國治、杜篤之、廖慶松、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訪問內容除以楊德昌電影為主軸,更旁及多位資深影人的從影小史,並從各自的專業出發,談及對電影的看法。 小 野: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是非常不幸的時代,但又何其幸運,因為我們甚麼都得靠自己,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吳念真:他的創作起點通常是來自於一個概念,而非在生活中品嚐到了甚麼才有感而發,他也許是綜合了所有事情後,創造出一種理念,再填入細節。 柯一正:如果沒有楊德昌,台灣電影會再落後很多年,因為很多導演是受到他的刺激。 鴻 鴻:當時我受楊導影響非常深,看很多電影,都會覺得這電影有問題,包括看安哲羅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 1935-2012)的片子都會覺得太膚淺而片面,不若楊導想得嚴密。後來我很努力掙脫,依循著我寫詩的體驗,試圖要離開他的影響,但是,可能真的太根深柢固了。 張 震:與楊導共處或拍他的戲,會一直不斷收到的訊息就是:一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就代表有一點危險了。這句話時常會在我心裡浮現。 作者簡介 王昀燕 本名王玉燕。1982年秋天生。台中清水人。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2009年起,長期為獨立電影媒體《放映週報》撰稿,深度專訪電影工作者。編著有《台灣電影的聲音》、《愛LOVE:電影寫真書+愛的紀錄》。著迷於文字和光影,目前以寫字維生。 29歲的時候決定為未來的自己重新命名。希望能夠更好地闡述別人的故事;然後,有一天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故事。 盼能保有孩子般乾淨的質地,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且不輕易感到失望。 |
資料來源 : 以上商品價格以博客來公佈為準圖文為原權利人所有若有侵犯之處請盡速通知本站長隨即修正或移除。
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1i6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博客來書局,博客來售票網,博客來e-coupon 2012,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books 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華語館即時暢銷榜
留言列表